工作报告
初心如磐 使命如炬
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党政校领导班子,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2年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学校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各项建设任务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董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全校师生员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一是组织全校师生及时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召开盛况和习总书记的报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
二是落实好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部署安排,全年组织中心组学习11次。
三是抓好基层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工作,筑牢基层组织的理论根基。
四是校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走近学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五是持续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工作,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六是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各项工作任务,坚持依法依规办学,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坚持规范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一是将党的思想建设融入教学全过程。配齐配强思政、辅导员和党务工作队伍。加强对教材引进、编写和选用时的意识形态审核,稳步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推广。修订教师综合评价管理办法,深化教风建设,强化师德评价。
二是以《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完成了我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于年初上报最终版;同时核定颁布了各项分规划。
三是一流专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学校构建了国家-省-校三个层次的一流专业建设体系。2022年,水利水电工程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与地质工程等5个省一流以及7个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互动互建。出台了《一流专业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编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考评标准》,组织开展一流专业年度考评工作,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程和建设质量。
四是抓牢抓实教学质量改革工作。省级质量工程方面,共有75个项目参与年度检查优秀率55.8%。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共14位教师参赛,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6人。实验室搬迁、新建、扩建等全面推进,已完成10间实验室的搬迁和设备调试,正常投入使用;完成5间实验室新建;先后组织9个学院(部)开展实验室建设专项论证,并提交了实验室建设计划书。
五是不断提高招生就业工作水平。2022年我校招生计划5400人(其中普通本科4200人),新生报到率达94.7%。2022届毕业生3889人;150多场线下专场宣讲会,各地人才市场组团招聘会20场左右,目前就业率为95.09%。
六是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培训、竞赛、实训、孵化和实践全链条推进的工作体系。2022年共立项学科竞赛41种类,获得国家级43项,省级奖项155项。
七是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稳步推进,进行了社会化和校内培训的有机结合;完成了第一届成教本科学生和扩招专科学生的毕业工作。
(三)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培养
一是有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加大常规管理工作力度。强化对学生教育管理,通过分类引导教育、加强异常事件报备、深入开展学风建设教育月、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月等活动,加强学风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
二是充分发挥团学平台作用。开设微信公众号“思想引导”专栏。在建团100周年、“七一”建党日、党的二十大召开等节点开展合唱、电影展播、红色家书诵读竞赛等活动,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培育优秀青年健康成长,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1人、“省优秀共青团员”1人、“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1个、“安徽省大学生自强之星”2人、“安徽省百优大学生”1人、“安徽省十佳大学生”1人。
三是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完善“校、院、班、舍”四级工作体系;实现了新生心理普测建档和心理问题学生约谈100%;开展“文天心语”系列品牌活动11场,参与学生1万多人次;组织团体辅导19场,畅通了心理危机转介渠道。
四是学生资助工作规范有序。重新修订了《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了资助工作的流程,完善了资助体系。开展国家奖助学金评审5000余人次;开展校内奖学金、长江杯奖学金、义务兵役学费资助、退役士兵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10种类、4000余人次的审核和发放。
五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辅导员系列培训,组织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和优秀辅导员选拔赛,不断提高新时代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育人水平。
(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 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引进各类全职人员150余人,其中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人,获批各层次本年度安徽省拔尖人才项目8项。
二是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成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2022年进行新教师岗前培训90余人次。
三是做好职称评审和教师职务聘任工作。按照新政策新要求,完成了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审工作,第一次评审通过教授资格3人,同时评审通过副教授资格19人,讲师26人。
四是配合开展马鞍山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根据马鞍山市出台的相关人才政策,本年度完成80余人的“四马”工程人才补贴申请。与市委组织部、编办等部门对接高层次人才专编工作。
(五)坚持科技创新,科技研究成果丰硕
一是年度完成科研经费1200多万元,较去年增长15.26%;组织申报省、市级课题,已获得立项5项;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其中 SCI、EI论文45篇;出版专著1本,申请并获受理专利148件,授权发明专利9件。专利申请数增长26.4%,软件著作权增长30.5%,发明专利授权增长28.5%,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增长19.4%。
二是博士后工作站全面建设,获得了河海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的认可,我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第一个博士后已经进站。
三是推进河海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工作,我校成立了“安徽文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得河海大学批准设立研究生培养基地,并有3位技术人员获批河海大学研究生兼职导师。
四是平台建设,申报了马鞍山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在申报过程中。
(六)坚持服务第一,各项保障坚强有力
一是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加强餐饮服务全过程监管,严把食品原材料采购关、加工关和售卖关。组织餐饮从业人员培训食品安全、卫生、消防等相关规章制度。实现了全年食品安全重大事故为零的工作目标。
二是加强以学生公寓为重点的校舍管理。加强宿管员教育培训,抓好公寓安全、消防检查,定时定期检查宿舍卫生。学生公寓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
三是加强资产资源优化配置管理,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完成水利、土木学院20余间实验室的整体搬迁工作;完成新建改建实验室的实验器材配置工作;充分整合各二级学院资源,提高各专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对学生宿舍网络进行提速改造。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了校内黑色路面改造工作;完成了郑蒲港校区11、12号学生公寓,3号实训车间的建设;改造郑蒲港校区3号楼北、四合院等楼栋。体育馆已经建成并启用。
五是加强校园公共安全保障。认真落实校院两级包保责任制;依托校园警务站,建立了驻校民警、学校保卫合署办公、学生校卫队协助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工作机制;建成了400多个监控探头,技防得到大幅度提高;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全年组织6次安全大检查。
(七)做好疫情防控,维护好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稳定
自2022年11月14日起,到2023年3月8日,教育厅组织召开疫情防控视频会9次。校内疫情防控协调会多次,研判校园安全形势。学校按照省厅要求严格执行校内闭环管理,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八)坚持德才兼备,做好新一轮干部聘任
学校高度重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根据《皖江工学院2022年干部新一轮聘任实施办法》,经个人申请,组织人事部门考察,结合核定的职位数和实际工作需要,经党委会研究同意,本轮聘任工作于2022年12月30日前圆满完成。
本轮聘任干部共计123人,处级干部共计68人;科级干部共计54人。正处晋升副校级1人,副处晋升正处级2人,助理级晋升副处级11人,科级或教师晋升助理级15人,新晋升科级35人。
本轮新提拔任用干部共计64人,占干部总数52.03%,其中处级29人,占比45.31%;科级35人,占比54.69%。
本次新一轮干部聘用,体现了以下特点:
(1)满足聘用意向表第一意向达80%以上;
(2)体现能聘尽聘,大胆提拔的原则;
(3)注重工作业绩,群众基础好,勇于担当的原则;
(4)体现能上能下的原则;
(5)既考虑个人工作能力,又考虑个人特长的原则;
(6)体现既考虑学历、资历、又总体平衡的原则。
(九)坚持齐抓共管,党建水平成效显著
一是认真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开展党员干部培训,抓实党的基层组织的思想建设。
二是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按实施方案要求推进实施,接受省教工委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验收。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工作,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8个,优秀党务工作者9名,优秀共产党员17名。
三是加强党员发展和培训工作,本年已完成对500名发展对象的信息初审和824名预备转正党员的信息初审,已审批发展预备党员385人;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学校学院相结合、师资实现党委领导班子与专业人士相结合、课程实现实践理论相结合的四个结合的党校培训体系。
四是加强外宣工作和新媒体建设。共审核通过微信166篇,发布抖音62条,皖工新闻更新195条,院部快讯更新122条,通知公告喜报更新23条,党建动态更新15条。全年近100篇稿件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刊载。
五是加强工会工作。积极维护教职工的权益。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文体活动,看望慰问生病教职工,在“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组织教师及家属活动,教师节和中秋节双节给教职工分发节日慰问品。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2022年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内涵建设与其他起步较早的同类院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更加自力更生,加快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当前高校竞争格局中,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解决学校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把握机遇,深化改革,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高质量发展。
二、2023年以来的工作
(一)关于合格评估
做好合格评估的准备工作,始终是全校的中心工作。开学初,学校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议,紧紧围绕合格评估,布局了学校重点工作和党委工作要点,针对合格评估工作和教师发展工作进行了专题讨论,形成了共识,部署了有关工作。
3月10日,学校进行了新一轮专业负责人聘任。学校从河海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等聘请了34位教授作为学校本科专业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围绕合格评估、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科研水平提高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讨。
3月底,学校进行了新一轮教研室主任的聘任,并举行了培训研讨会议。就《规范管理 主动创新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本科教学质量规范与规范化执行》为主题的专门研讨,教研室主任们提高了认知,更加熟悉了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活动,形成自觉、自省、自律、自查和自纠的工作态度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在评建办主导下,各项评建工作加速推进,包括调研、任务分解、督导、规章制度等。
(二)关于平台与成就
1. 安徽省绿色学校基本获批(还未发文);
2. 皖江工学院校史馆正式开馆;
3. 水情科普基地于昨天正式开放;
4. 马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学校共建工程师学院合作协议书于5月5日已签订,明天由市长揭牌;
5. 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和“五育”省级实验区的申报正在准备中。
“2023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于3月30日发布,本次上榜高校共79所,皖江工学院位列中国民办高校(主榜)第30位,安徽省第1位。
安徽省征兵领导小组通报了2022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征兵工作绩效考评情况,我校被评为“优秀”等级。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发布了《关于表彰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我校荣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傅强同学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考研升学率基本与去年持平,略有上升,而水文水资源工程专业连续五年保持在30%以上,该专业江苏片已知考公初试名单,9位同学在不同单位排第一。
(三)关于制度建设
咨询委对2021版汇编的全校规章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形式审查,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多层次的对接和沟通。
教职工考勤和请销假制度已发文;教学、科技创新团队两个实施办法已成文,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也已成文,转专业、闻天班、工作量计算和薪酬体系等修订正在过程中。“四室”标准化建设正在全力推进。
(四)党建工作
主题教育活动正在有序进行,已召开了动员大会和读书班第一讲。
学生工作、评建工作等调查研究,各学院层面的第一阶段调研已基本完成。其他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意识形态领域、师德师风、专家库三项专项治理正在有力推进。
(五)其他
3月8日下午,学校与安徽工业大学在皖江工学院举行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与河海大学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正在进行中。
与华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工程师班的协议正在签订中,与地矿322地质队全面合作协议已签订等。
按时完成了一年一度的2022年年检报告,完成了一年一度的教师发展报告。
教学成果奖项和科技进步奖培育正在大力推进。
形象识别系统工作已启动。
三、今后的任务
坚定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定位,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团队建设为抓手,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把学校建成办学质量优良、办学特色鲜明、校企合作紧密的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一)初心如磐 使命如炬,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2025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严格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师德师风、专家库三项专项治理;认真扎实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三)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和教师及学生的发展规律,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构建部门联动、全员参与、全面跟踪、全程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长效体系。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近期需千方百计安置和培训好新进青年教师,讲授好课,站好讲台;
(五)扎实做好招生宣传和就业工作;三年内招生工作有重大突破;
(六)盯牢省级平台(省重点实验室、“五育”实验区和乡村振兴协同服务中心)的申报和评审工作;三年内省部级科技平台有重大突破;
(七)积极申报安徽省和水利类教指委教学成果奖和省级科技进步奖,三年内省级教学科技高等级奖项,乃至国家级奖项有突破;
(八)大力推进河海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学术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培养的研究生基础扎实,学术水平过硬,为三年左右建设5-6个硕士学位点储备扎实基础;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必须提高站位、明确方位、找准定位;立足长远、勇毅前行,让我们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为早日把学校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
- 上一条关于印发《皖江工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办法》的通知2023-10-30 15:24:31
- 下一条返回列表2023-10-30 15: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