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皖工要闻

皖工要闻

媒体皖工

新媒动态

院部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皖工要闻

皖江工学院举办2025年“工程师教育”系列宣讲会 共绘产教融合新蓝图

  2025-04-15 17:37:23  

  4月10日,皖江工学院于弘思楼(S 楼)407教室成功举办2025年“工程师教育”系列宣讲会。创新与产业工程师学院仲超博士主持会议,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以及创新与产业工程师学院的领导和师生代表齐聚,共同探讨工程师教育创新路径、产教融合实践成果及未来工作要点。

  聚焦创新成果:工程师培育成效显著

  会议伊始,创新与产业工程师学院副院长黄昭明对2024年工程师培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他表示,职称评审规模快速扩大,2024年有467名学生通过工程师系列职称评审,人数较2023年增长近8倍,其中6人获评工程师职称。就业留皖成果初显,获得职称的学生中超过30%扎根马鞍山及安徽省内其他企业,学校已累计发放技术人才留皖奖励金30万元。创新与产业工程师学院完成四本材料的汇编印刷工作,具体包括2023年安徽省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汇编、2024年安徽省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汇编、工程师教育新闻稿汇编以及工程师教育工作文件汇编。培养体系持续完善,学院形成了“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 + 科教融合”三维培养模式,构建“通专融合 + 产教协同”育人体系,以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复合型工程人才。学院结合通识教育四阶递进、专识教育双轨并行、校企合作四段进阶和产教融合能力映射等特点,构建工程师培养方案。黄昭明进一步强调,2025年将重点推进“冠名班”建设,深化与马鞍山市企业的合作。

  创新与产业工程师学院院长助理陶彬彬强调,要加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通过开展创新竞赛、设置创新课程,帮助学生打下工程师基础。创新与产业工程师学院为本科生提供研究生级实验室资源,配备专门导师进行指导,学校还设立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同时,学院通过出台校级文件、举办校级赛事等方式,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竞赛,提升自身能力。

  学生风采:工程新秀展现实战能力

  土木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张运、彭经纬,电信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张茜,电信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张乐,以及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徐国斌、林国轩,这6名参评工程师资格的学生代表进行了个人陈述,展现出卓越的实践能力。

  学院实践:产教融合多点突破

  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这五个试点学院的分管领导就近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汇报。会议总结了2024年专业技术资格成功申报的成果,并详细报告了2025年度预申报工作现阶段的进展。针对2021级应届毕业生培养工作,学校确立了 “早准备、早宣传、早建档、早落实” 的四早推进机制,正式组建院级评审领导小组。在产教融合方面,重点推进马鞍山市内的 “冠名班” 建设,借助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岗位实践能力。

  未来展望:构建工程师教育生态圈

  创新与产业工程师学院院长朱昌平总结指出,今年学生在就业与考研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果,这些成果也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据悉,学校将继续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切实推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创新与产业工程师学院 供稿)

  编辑:仲超 王婕薇 钱恒 预审:朱昌平 黄昭明 审核:汪军瑶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QQ公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