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子捐献造血干细胞刷新安徽应急捐献纪录
10月23日上午,皖江工学院学子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55ml,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儿送去“生命之光”,为一个家庭带来“生的希望”。在这场“生死速递”中,他凭借担当和奉献书写了一段爱心传奇,自10月16日晚10时25分到10月23日上午11时18分,他从接到高分辨采样和捐前体检通知到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整个捐献过程只用了约6天的时间,刷新安徽应急捐献纪录。
他就是来自阜阳市的帅气小伙李奥迪,目前就读于皖江工学院水利工程学院21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李奥迪不仅在学业上成绩优异,更在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上有着非凡的担当和热情。
公益行动,在心中:“当时我只是觉得献血是个好事,没想到第一次之后,我很快就对这项公益行动产生了更深的兴趣。”李奥迪微笑着对记者说。
第二次献血是在2022年2月,那次献血时,他还做了一个更特别的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加入中华骨髓库后,李奥迪始终保持着对这份公益事业的关注和热情。那时候他其实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并没有太多了解,只知道这是拯救生命的一个重要方式。“加入骨髓库后,我就成了一个潜在的捐献者。”
临时决定,不犹豫:2024年10月16日晚9点30分,正在教室备战考研的李奥迪接到中华骨髓库马鞍山站的短信,得知一名已经在做移植前准备的患者面临之前计划的准捐者临时退出。一名五岁的小女孩,刚遭遇一次弃捐,如果不很快捐献,可能就撑不住了。
这时候离宿舍关门仅剩5分钟。马鞍山站的志愿者请他带上身份证和手机赶紧出来,后续再和学校请假。原来,为了尽可能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需要他连夜前往目前省内出具体检报告最快的宿州某医院体检中心。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风雨兼程,加速度:“这次的流程确实很紧张。从10月16日接到电话后,当天晚上十点多,志愿者联系我要连夜赶去宿州进行体检。我从马鞍山的采供血大厦出发,和志愿者一起连夜坐车去了南京站,凌晨两点多乘火车到宿州。那时候已经是凌晨五点多了,到了体检中心差不多早上六点钟。7点,宿州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如约而至,在他们的陪同下,接下来的整个体检很顺利。”
当天下午2点他的体检报告出来,并经中华骨髓库专家判定为合格。当晚6点,李奥迪就接到了电话,请他做好10月23日捐献的准备。次日上午10点捐献计划正式下达:10月19日上午入住芜湖弋矶山医院,10月23日捐献。
志愿捐献,很顺利:10月19日,李奥迪离开学校,住进了芜湖弋矶山医院,开始每天注射动员剂,为捐献做着最后的冲刺。几天来,李奥迪过得有些辛苦,胳膊上已经被扎了七八个针眼,“每天凌晨4点多就要起来抽血化验。注射动员剂后腰部酸胀,坐着看不了书,只好趴着看书复习。”
10月23日一早,李奥迪调整好心态,躺到了病床上。采集过程中,李奥迪只能感觉到自己的血液在一点点涌出又输回,在这悄然地循环中,小女孩的康复希望正一点点被点亮。历经三个半小时的采集,李奥迪成功在芜湖弋矶山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55毫升,他应急捐献的生命火种将拯救千里之外一位小患者重获新生。从接到高分体检通知到实现捐献,他仅仅用时6天,刷新了安徽应急捐献响应的天数纪录。
面对正在考研的关键时期,他表示如果这次研究生没考上,还能再来一次,但小女孩错过了这次,就等不到下一次捐献了。
学院关心,有温度:作为皖江工学院的首位造干捐献者,李奥迪刚一返回,就受到了学校的热烈欢迎,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俞加生,市中心血站党支部书记陆祖奎,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会长韩呈兵,皖江工学院水利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冠华,校团委书记尚贤燕,学生工作部常务副部长汪朱华及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学校的相关领导老师、志愿者代表们参加了此次欢迎仪式。欢迎会上,学校向李奥迪同学献花并发放了慰问金。
奉献事迹,获好评:李奥迪的事迹通过网络迅速扩散,跨越了地域的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人们纷纷为他点赞、留言。有的网友表示深受触动,准备在合适的时候也挽起袖子,为那些需要帮助的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有的分享自己身边类似的感人故事,让这份爱心不断传递、交织、汇聚。不少媒体也竞相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意味着重生,而无偿献血更是拯救生命的平凡而伟大之举。
对于这次应急捐献造血干细胞,李奥迪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我认为我只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能帮到别人我也很高兴。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的方式不一样,我也算是为社会做贡献了。”
编辑:江沛源 预审:汪军瑶 尚贤燕 审核:王飞
- 上一条市政协视察组莅临我校创新与产业工程师学院视察工作2024-10-23 21:33:33
- 下一条皖江工学院2024年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圆满结束2024-10-23 21: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