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皖工新闻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溯源千年纸艺,领略非遗魅力

  2024-07-16 08:27:51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3日到7月7日,皖江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心遗徽州,寻脉匠心”三下乡实践队伍到达安徽省泾县,围绕红星宣纸的发展历程,制作技艺和传承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开展调研活动。

  7月7日上午,实践队伍抵达榔桥镇政府。与队伍同行的有皖江工学院实践及社团工作科(团委)副科长龚澎甦老师,他们同榔桥镇教育办主任汪世友一同举行了皖江工学院三下乡实践挂牌仪式。

领略文化魅力,了解非凡技艺

  挂牌仪式结束后,实践队伍前往中国宣纸文化园。实践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感受宣纸文化的历史底蕴,深入参观宣纸的制作过程。随后,大家来到“三丈三”车间,认真聆听导游的讲解,详细了解了“三丈三”宣纸从选料、晒滩、皮草选拣这些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到碓皮、切皮、踏料、袋料等材料处理,最后到捞纸、晒纸、剪纸等成品制作,其间工序繁琐,流程复杂,条件苛刻。他们亲眼学习到了工匠师傅们如何凭借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将一张张质地优良的宣纸呈现于大家面前。

赓续传统文化,闪耀美育光芒

  实践成员们亲身体验了木刻雕版印刷和捞纸这两项传统技艺。在木刻雕版印刷区,队员们通过亲手操作,感受到了古代印刷术的魅力和智慧。在捞纸环节,大家站在捞纸池旁,根据工匠师傅的指导,将纸浆均匀地捞在竹帘上。通过亲身实践和与工匠师傅交流,小组成员深刻感受到了在捞纸匠人的不易,由于双手长时间浸泡在纸浆中,皮肤会产生不适感:在冬天的时候,由于双手长时间处于冷水之中,冻疮、冻伤等情况更是经常发生。捞纸过程不仅考验师傅们的耐心,更考验师傅们的技艺熟练程度,薄如蝉翼非一日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的经验才能达到的。

传承宣纸技艺,寻脉匠人匠心

  团队成员们还采访了切皮的许师傅和踏料的曹师傅。曹师傅为实践队详细讲解了踏料的过程和相关注意事项。成员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与曹师傅进行深入交流。在采访中,成员们还了解到一个重要信息:原来从事制作宣纸这门工作并非随意入行,而是需要通过严格的考核和选拔。这一发现让大家对宣纸制作这一传统技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许师傅和曹师傅在工作岗位上坚守多年,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为宣纸制作的传承和发展默默贡献着力量。通过与两位师傅的交流,实践队伍成员不仅对宣纸制作的具体环节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手艺人对传统工艺的执着与坚守。

访全国劳模,传承文化薪火

  为深入了解宣纸非遗传承现状与未来发展,队员们对全国劳模赵永成师傅进行了采访。采访过程中,赵永成师傅详细介绍了宣纸制作工艺的独特之处、传承的历程以及面临的挑战。赵师傅结合自身情况感慨道:“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退休,年轻一辈愿意来学习这些手艺的人却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工作环境十分辛苦枯燥,同时工资待遇无法满足年轻人的养家糊口的需求,所以目前非遗文化的继承人越来越少。想要让非遗文化能够更久远的传承下去,一定需要由年轻一辈来继承,解决年轻一辈的顾虑问题也将会是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的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此次的调研与交流,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深刻认识到宣纸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对宣纸制作的艰辛和工匠们对这项古老工艺的执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宣纸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历史记忆。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宣纸非遗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并计划在未来能够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将调研结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通过自身努力来推动宣纸等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编辑:龚澎甦 预审:尚贤燕 审核:王飞

推荐信息
  炎炎夏日,创新与产业工程师学院的学子们秉承一贯的传统,兵分两路:一路留在各个创新工
查看更多 +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QQ公众号

Baidu
map